每年清明,挹江門、清涼山、煤炭港、北極閣、中山碼頭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,也有許多人前往祭奠。人們深情緬懷遇難者,更加體會和平珍貴。
  “哭牆”,原指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僅存遺址。千百年來,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,便會來禱告哭訴流亡之苦。現代社會,“哭牆”已成為特殊紀念性建築形式,用於銘記災難死難者。1982年,美國在華盛頓豎起“越戰哭牆”,20年後又在紐約建立“9·11哭牆”,中國唐山也有紀念牆。我想,凡需民族為災難歌哭之地,均應建哭牆。
  我任館長後開始收集遇難者名單並建造名單牆,在我極力呼籲下,1995年二期工程,這座牆成為主體工程項目。因為刻有遇難者名單,所以稱之為遇難同胞名單牆。1995年建成時,刻有3000個遇難者名字,象徵被日軍屠殺的30萬同胞,2007年增加到8244個。2011年達10311個,2013年又新鐫刻104個名字。由於年代久遠、戰亂等原因,遇難者名單搜集較困難。名單牆上的姓名只是30萬遇難同胞中一部分,是遇難者的代表。名單牆讓人們銘記歷史,悼念遇難同胞,每當看到遇難者後人能在清明前來送花上香,我的心中無比寬慰。
  這座牆開始不叫哭牆,也不叫紀念牆,而稱為遇難同胞名單牆。因為許多遇難者的屍體不知所在,後人根本不知道要到哪祭奠先人。牆建成後,他們對著親人名字祭拜。在他們的心中,這裡就是他們的“祖墳”。久而久之,名單牆有了新名稱:哭牆!一些幸存者每年清明會聚集到這裡,他們都有著同樣的經歷:日軍奪去了親人的生命,傷痛伴隨一生。
  自紀念館1985年建館,每年清明都有一位特殊的送花圈人,輓聯上寫有“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唐順山”。南京淪陷時,唐順山23歲,在皮鞋店當匠人。日軍侵占南京第四天下午,他被日軍押去砍頭,僥幸幸存,被殺的數百人中,唐順山是唯一幸存者。老人一提到日軍暴行就義憤填膺:“日本軍刀砍在身上的疤痕是抹殺不掉的。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教科書,否認南京大屠殺,我們幸存者絕不答應。”他每年清明都來紀念館拜謁死難同胞。每次,他總要向圍觀的年輕人講:“娃兒們,你們可要記住……”
  2014年清明節,部分幸存者和死難者遺屬、參觀市民和日本友好人士照例齊聚牆前,參加“清明祭”,幸存者大多年齡已逾八旬。今年清明祭更有特別意義,2014年2月27日,國家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。幸存者和遺屬們非常感激,相互傳遞這一消息。國家層面舉行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祭奠活動,這既是對死者生命權價值的承認和尊重,更是對死難者遺屬和幸存者的精神慰藉。
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及李慧獨家供稿
  登陸新華報業網(www.xhby.net)、揚子晚報網(www.yangtse.com)、中國江蘇網(www.jschina.com.cn),可查看完整連載。
  (原標題:今年清明祭更有特別意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ssmbxka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